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覽日期:2022年11月05日至2023年03月05日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五 09:00~17:00、週六、週日 09:00~18:00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本館102-107展覽室、202-205展覽室、大廳、美術街、美術館內畸零地空間
展覽簡介:
展覽標題「問世間,情不為何物」,典故出自西元12世紀詩人元好問的「雁丘詞」,其膾炙人口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詩句,在此轉變為否定問句,把兒女私情的通俗意涵,轉化為數位技術時代裡對「有情眾生」本性的追問。
「情」字,在中文語境中具有多重的意涵:從「心」字根,指涉心的動力,由此衍生出 「情動」、「情慾」、「情緒」、「情懷」等,但是,相對於愛慾之情,在古代形而上學的討論中,「情」還有更深遠的意涵,禮記禮運篇有云:「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一方面把情視為本性,本然之情;另一方面也顧及性情的動態面向———情之動,而且是不經學習而本來就具有的生命動能。更以此引伸出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動態情勢、情況、實情,所以,作為存在的基本樣態,情境、事情、情狀或情態(state of affairs) 等字眼,因此,「情」不是一個可以單位化的存有物,而是在宇宙間森然萬象之中的動態關係,透過展現樣態之差異、強弱虛實之不同,而顯現之為「有情」。
「情」的形而上學歷史,也反映在佛教中「有情眾生」概念的演變中,在原始佛教裡,有情眾生(sentient beings, 或梵文的 sattva「薩埵」)係指墮入六道輪迴的一切有意識的生命,而佛教的宗旨就在於如何使一切有情眾生從輪迴之中得到解說。菩薩(Bodhi-sattva)亦即「覺醒-有情」,既指發心求入佛道的有情眾生;也可指上求菩提下化眾生者;或指具足智慧、自在生死輪迴而擁有度化眾生能力之大菩薩。大乘佛教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皆能覺醒證悟佛道空理,更進一步,延伸到非意識的眾生(insentient beings)也有佛性(Getz 2004),因此,情與意識的脫鉤,讓情變成宇宙浩然流行的動力,這正好呼應「情」字在中文語境中的形上學意涵:情不為何物?何物不為情?從「有情眾生」或「薩埵」的歷史發展來看,如果眾生皆有佛性,那麼,今天的我們要問技術物或數位物是否皆有佛性、皆「有情」?
而每兩年發生一次的台灣雙年展,其任務不僅在於檢視現今藝術的主要趨勢或創作方向,同時也要透過藝術創作,反映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重大議題,提供給大眾對話與反思的憑藉。因此,「問世間,情不為何物」展覽將從對「情」的探問出發,討論技術與有情眾生之間共同演化的關係,以此回應當代原民現身和身體表演相關的生命政治,讓當代藝術與技術哲學、跨物種倫理、新泛靈論、原民性、地方性之間形成有意義的、有啟發作用的對話空間,而參展作品則以不同的對話方式,交織穿插在展覽的四個子題之間。
子題一 現代技術的生態:畸零地作為隱喻
子題二 宇宙的再編織:當代原民現身
子題三 身體作為戰場:歷史的規訓
子題四 情為何物:泛靈論的復返
--本文轉載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介紹頁面:https://2022taiwanbiennial.ntmofa.gov.tw/index.html
圖片來源:國立台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