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軌跡①──愛因斯坦的大學成績單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青年時期的愛因斯坦是甚麼模樣?
這一切都從瑞士開始。在愛因斯坦博物館,展示了豐富的第一手文物、影片、書寫文件等,勾畫出這位天才的生平事跡,也同時呈現他所處時代的重要事件。筆者在愛因斯坦博物館擔任多年的導覽工作,本文就以紙上漫遊的方式,帶領各位讀者親臨現場。
伯恩歷史博物館暨愛因斯坦博物館,座落在一片綠意中,背景是知名的少女峰(作者拍攝)。
愛因斯坦博物館入口,迷幻的鏡像折射大廳。愛因斯坦博物館是伯恩的必訪景點,可以了解在天才形象背後的真實人生、他的開創理論,以及他所處的時代(作者拍攝)。
1905年是愛因斯坦的「奇跡之年」,在短短一年裡,他在《物理年鑑》期刊發表了四篇論文,標誌了世人對時間與空間之理解的轉折點,這些理論完成於瑞士首都伯恩,這一年也是他卓越理論的起點。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99年,《時代雜誌》推舉愛因斯坦為「二十世紀的偉人」。
亞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在1895年從出生地德國來到瑞士,在這裡生活了十八年,並且成為瑞士公民,終身持有瑞士護照。吸引他來到瑞士求學的原因之一,是位在蘇黎士的夢幻名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這是一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齊名的頂級科技大學,培育了多達二十多位的諾貝爾獎得主,目前的一萬八千名學生中,有高達三千八百位博士生,網羅了工程、建築、科技等領域的濟濟人才。
館內展示青年時期的愛因斯坦肖像(作者拍攝)。
大學時期的愛因斯坦,課業表現怎麼樣呢?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不是班上最出色的學生!從他的一份成績單可以窺見端倪。在瑞士,滿分是「6分」,最低分是「1分」。我們在愛因斯坦的這份大學成績單中,同時看到最高分的6和最低的1。那個幾乎考砸的科目是「實踐物理基礎入門」,作為物理學天才的愛因斯坦,怎麼會考得這麼差?原因很簡單,他太常翹課了!剛開學時,愛因斯坦就對教授的上課內容和風格感到不耐,漸漸地越來越少出席,這種叛逆行徑徹底惹怒了教授,於是給他最低分以示懲罰。更慘的是,愛因斯坦在大學畢業後也沒拿到任何推薦信,這使他在尋找學術工作的道路上困難重重,竟然整整失業了兩年,最後好不容易在伯恩得到了一個專利局職員的全職工作,年薪三千五瑞士法郎,生活還過得去,人生這才有了轉機。
他在晚年時,回憶起大學歲月,曾經這樣寫下:
要成為一個好學生,你必須能輕鬆理解事物,你必須願意高度專注於課堂上所教的內容,你必須寫下清楚明瞭的課堂筆記。很遺憾,我發現我完全缺乏上述種種特質。1
事實上,他經常向同學商借筆記,才能應付考試,這樣一位漫不經心的學生,是怎麼成為後來的物理天才、創造出一套套橫空出世的驚人理論呢?賣個關子,我們下回揭曉。
作者簡介
陳雅雯,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研究視覺文化與早期電影。曾任翻譯、資深廣告文案、藝文雜誌、數位媒體特約撰述。目前任職瑞士愛因斯坦博物館。文字著作《繪聲繪影一時代》(合著)、《漫遊怪奇藝術史》(合著)、《不存在的維梅爾》(翻譯)。
——
註1 原文:to be a good student “you must be able to grasp things easily; you must be willing to concentrate your energies on everything you are told in lectures; you must enjoy writing down everything presented in the lectures in an orderly fashion and working on it conscientiously. Regretfully, I realised that I fundamentally lacked all these qualities.”取自:https://www.explora.ethz.ch/en/s/albert-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