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軌跡③──愛因斯坦的靈魂伴侶
愛因斯坦最為世人所熟知的照片,就是頂著一頭飛揚的白髮,臉上有著溫暖和煦的微笑,眼裡閃爍著智慧又調皮的靈光,像個老頑童一樣。這是受到千萬世人尊崇、無可動搖的天才形象。今天讓我們將他從神壇請下來,翻翻黑歷史,看看他的真實人生裡,有哪些缺憾、悔恨、犯下哪些世俗不容的禁忌和錯誤。
聯邦理工學院(作者拍攝)。
之前提到愛因斯坦大學時期就讀於蘇黎世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後來居住在伯恩擔任專利局的公務員,在1905年,發表四篇論文,當中包括了最著名的狹義相對論和質能守恆定律,史稱奇蹟之年。在這一系列驚天動地的輝煌事件中,一直有個隱身在天才光環之下的核心人物,就是愛因斯坦的靈魂伴侶──米列娃.瑪維奇(Mileva Maric)。她是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也是班上唯一的女生,這說明她的智力程度和愛因斯坦並駕齊驅,在十九世紀末那個女性教育機會普遍受限的時代,她擠進了最高學府的窄門。這是一個來自奧匈帝國邊陲、位於今日塞爾維亞的固執女孩,一心想成為科學家,隻身來到瑞士,在最好的年華,遇見了愛因斯坦。兩人不僅智力相當、經常討論數學物理的問題,性格也十分相似,都同樣驕傲、固執、不擅社交活動,很快就走到一起,並且互許終身。但是這段戀情並不被愛因斯坦的爸媽允許,第一因為米列娃並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德國人(當時一些西歐人民對塞爾維亞存有偏見),而且愛因斯坦的母親心中的理想媳婦,應該是個宜室宜家、溫柔賢淑、傳統的家庭婦女,而米列娃的教育程度太高,富有個性,這些特質都讓愛因斯坦的母親覺得不安。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瑪維奇(Mileva Maric)(作者翻攝)。
這些阻礙都沒有讓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停止往來,然而,就在畢業前一年,米列娃意外懷孕了。這可是舊時代裡不可原諒的醜聞,不僅可能導致身敗名裂,也會讓雙方家族蒙羞,這兩個年輕人都嚇壞了,於是他們做了一個決定:米列娃回到家鄉,祕密生下孩子,再回到蘇黎世,絕口不提此事。後世始終不知道這個孩子的下落,從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的書信往來中,只能大概猜測一些蛛絲馬跡:生下了一名女嬰,取了名字叫麗莎,出生不久就生病了……在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後來的書信中,就再也沒有提及這個孩子了。有一些歷史學家推敲,這個女嬰有可能出生不久就夭折,或者送給別人領養,就此改了姓名,再也沒有和原生父母聯繫。或許,這就是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所希望,抹除這個孩子的存在,才能保全雙方的名譽。
米列娃從來沒有對這件事釋懷。此後,她總是心神不寧,接連兩次考試都不及格,以致沒有拿到文憑,就此和學術生涯擦身而過。即使後來順利嫁給愛因斯坦,有了合法正式的夫妻關係,也接連生下兩個兒子,但是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日常,並不是她想要追求的人生,於是開始鬱鬱寡歡、若有所失。每天夜裡,在孩子們上床睡覺後,她才有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因斯坦討論起物理學的相關問題,這也是夫妻倆生活裡,最愉快的時光。
事實上,在愛因斯坦1905年所發表的四項理論,都有米列娃的協助。因為理論的驗證,必須靠數學計算,而米列娃在大學時期的數學成績,向來都比愛因斯坦好一些,所以她在數學驗證方面,幫忙不少。如今,有些觀點激進的歷史學家認為,米列娃應該被列為狹義相對論的共同作者,甚至應該獲得一座諾貝爾獎。
往後幾年,隨著愛因斯坦事業的進展,夫妻關係卻漸行漸遠了。隨著愛因斯坦在學界的地位漸漸爬升,最後拿到了在德國柏林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也入選了普魯士學院的院士,他離開蘇黎世的妻子和兒子,自己前往就任。在柏林期間,愛因斯坦和表妹愛爾莎過從甚密,發展出婚外情。愛爾莎的性格和米列娃完全不同:她出身名媛,在上流社交圈如魚得水,也協助愛因斯坦開展人脈,融入柏林的菁英生活。
愛因斯坦急於和元配離婚,擁抱柏林的新生活,但是米列娃堅持不放手,兩人展開了長達數年的談判、爭吵。愛因斯坦甚至使出殺手鐧,他寫下一份生活公約,當中言明,如果米列娃還想繼續這段婚姻關係,必須遵守下列守則:
一、不要期望任何來自於我的關懷和溫情……
二、我沒有義務和你在家中共度時光,也沒有義務陪你外出……
三、將我的書房打掃整潔、供給三餐,但如果我請你離開,請馬上走出房間……
愛因斯坦原本期望米列娃看到這份公約,會打退堂鼓,沒想到固執的她,竟然願意遵守這些條款,氣得愛因斯坦如此形容:「她就像是我開除不掉的員工!」就這樣,兩人在這種極度不對等的情境下,持續生活了數月,米列娃最終放棄屈服,同意簽下了離婚協議書。同一年,愛因斯坦娶了愛爾莎,成為他第二任妻子。
愛因坦和米列娃的離婚協議書(作者拍攝)。
愛因斯坦後來得到諾貝爾獎、移居美國、成為全球性的知名人物,陪在身邊的,早已是別人。可以說,當愛因斯坦開始走向世界時,米列娃就被拋在後面了,隱身在天才光輝的暗影中,無人知曉。這個極有可能是狹義相對論的共同作者,在後來的餘生裡,都窩居在蘇黎世的一棟小公寓裡。這棟公寓如今還在,地理位置在半山坡上,遙遙俯瞰聯邦理工學院,那裡銘刻著她最好的年華,因為遇見了青年的他。
米列娃終老的公寓(作者拍攝)。
作者簡介
陳雅雯,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研究視覺文化與早期電影。曾任翻譯、資深廣告文案、藝文雜誌、數位媒體特約撰述。目前任職瑞士愛因斯坦博物館。文字著作《繪聲繪影一時代》(合著)、《漫遊怪奇藝術史》(合著)、《不存在的維梅爾》(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