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勝利新村.JPG   

    前一段時間帶著一位文資保存方面的學者好友,回到屏東拜訪一位熟知勝利星村發展歷程,具有地方文史內涵的基層民意代表。由於未徵得朋友的同意,就不放上當天的帥照了~只是當天大部分愉快但偶有火花的對話內容,我覺得可以稍微梳理一下談談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爭議話題。

    近幾年在文物保存及普查計畫的推展下,全國各地有許多的團隊接受文化部一系列的課程薰陶,都有相當程度對文化清查工作、檢視登錄以及保存的觀念。然而,我們也會發現地方上有許多熱血民眾,努力的為老文物、老建物發聲、甚至抗爭。但極力的搶救下來之後卻可能以較未受過訓練的角度進行重建,或者以較個人主觀想法的方式「活化」它。但在具有文物保存意識的人眼中,角度錯誤的活化或者擅自加工後具有二創色彩的行為,都是令人相當惋惜然後口中會一直碎碎念的。


    基本上目前國人大都能夠同意文化資產保存最重要目的是替後代子孫留下見證我們土地歷史變遷的痕跡,讓人民了解歷史變遷,接著增進對這塊土地間的感情連結。從這個方向想,保存建物、文物最重要的價值是讓它們對我們說故事,說真實的、曾經發生過並具有脈絡的故事。所以對有形的舊建築群、遺址、機具…應該要以具修復倫理及技術的專業人員進行相關工程;而對無形的技術、生活軌跡…應該要系統性的紀錄留存下來。可是我們看到,在文創政策的設計下,建物或遺址成為一間間網紅咖啡館,經營者也不見得了解區域或前人的故事,民眾打了卡買完文創商品就閃人。文化資產保存本來就不是以商業利益為前提;但我國的文創政策開宗明義就是要拿來國家發展的…就是要能賺錢啦~這基本上是兩件事,但是我們很聰明地融合了。在國外通常去文化遺址,人家是會以深度文化觀光的形式來介紹它、讓旅人靜靜地透過它反省或思考,商品僅在固定的一隅販售,通常不會直接把遺址變成百貨公司。

START
安全邊界
2021勝利新村.JPG 
安全邊界
END

    我明白文資保存不等於文創,但我的想法是…能先復原、保存起來總比沒有好,有人來玩總會有機會觸碰到故事本身的。拿勝利新村(舊名)來說好了,我小時候常去那裏找朋友玩,到了2000年左右,大部分人都搬出去而整個區域也就自然的破敗、荒廢,到了近五年又隨著一系列的計畫慢慢地整建起來。至少,那個區域用一個貼近以前的形式有了新生命。但是我認為更應該做的是針對已經在區域內經營的業者,進行系列性的各種文化內涵的培養及薰陶,讓他們直接成為文化資產與民眾對話的橋樑。當民眾買的不是商品,而是文資故事傳遞的感動時…那這兩件事或許才是真的融合~無論如何,先保存再往前走…不保存,就連說故事的機會都沒有。

作者介紹:

查爾獅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博士

致這個時代的美好,學畫..沒有人會說你要去畫電影看板喔?;運動..沒有人會說你怎麼不去打NBA?;看展..沒有人會說你很假掰。;品酒、茶、咖啡、美食..沒有人會說你是個放縱荒唐的傢伙…除非你真的是啦~有人類就有文化、會生活就有文創;這是個擁擠、碎裂、拼湊的時代,卻讓每個人都有品嘗、探索各種事物的機會…很榮幸在這個時代裡當個穿梭鄉下與城市,能讀點東西、看懂東西、玩點東西、寫點東西的叔叔。


STAR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