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購藏與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現代藝術、倫敦首屈一指的美術館「泰特現代館」(London Tate Modern)於2020年購藏了台灣藝術家李明維的行為藝術作品《如實曲徑》"Our Labyrinth",經歷了兩年,終於在2022的初夏於該館的漩渦大廳(Turbine Hall)向倫敦的觀眾正式展出。取材藝術家本人於緬甸的旅程與經歷,當民眾進入寺廟與佛塔前須將鞋子脫下,赤腳進入屬於神佛的空間;一旁的清掃志工會不斷的以掃帚拂去灰塵與沙粒,持續整天,週而復始而每個早晨。


此一「類繪畫」的形清掃動作構成了《如實曲徑》中幾乎是唯一且主要的表演元素。在一具有支撐效果的平面上進行大量的身體勞動,就如同繪畫一般。舞者赤腳身著淺色和式長袍,腳踝掛著綁腿鈴鐺,手持不對稱的竹掃帚,儀式性的以接近常人動作四分之一的緩慢速度,在偌大的黑色地板上將生米與穀物組成的沙丘撥散出形狀。掃把猶如毛筆,米粒即是顏料,在黝黑的地板上繪製出「筆畫」與「路徑」。有趣的是,跟以顏料為實,畫布為虛的繪畫相反,掃帚在黑色的地板遊走,將「實的」米粒撥散,製造出米粒間的「虛」,以「虛」的介入反證出了「實」的存在,但發生在此的「實」卻又只是忽生忽滅的假象,只存在於表演的頃刻,「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的佛家偈語或許可以加以詮釋。


圖一.JPG


有鑑於表演者被限制以極慢的速度(接近商業電影慢動作鏡頭之感)進行表演,所有的動作細節猶如置於顯微鏡般易於觀察。動作雖緩慢,表演者的四肢在與掃肘的陪襯下卻呈現出了十分迥異的肢體語言,搭配上綁於腳踝的鈴噹隨著舞者步伐作響,在偌大的旋渦大廳中迴盪。


舞者來自四面八方,各擁不同背景,無論是種族、文化、體型或是信仰,因此對於如何處理沙粒,表演者隨時處於一種有機發展的狀態,握持掃帚的方法與肌肉的運動習慣都成為作品與眾不同的關鍵,有人以獨臂持帚,也有人將國術運氣之姿將身體融匯成表演的一部份。


圖二.JPG
圖三.JPG圖四.JPG


寬敞的漩渦大廳得以容納如此龐大的表演尺幅,也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觀看的方式與舞者和觀者之間的關係。觀眾可以選擇以平行視角接近第一人稱的方式直接在一旁觀賞,或坐或躺,與表演者對視;也有人選擇站在二樓的空橋以全知俯視之姿觀賞更為完整的圖像。但不論何種角度,觀者與表演者均以各自的步調在進行一場修行,讓時間在極度延展的表演節奏中緩緩滲漏。


時間的縱深在《如實曲徑》中被拉伸至極,除了降低了表演者動作的速度,一日的表演總時長更訂在七小時,並由若干組表演者輪班進行。一改過去較常出現的單人表演,此版本改為雙表演者編制,兩人各擁掃帚,偶爾各自處理自己的米粒,時而交換位置修改彼此畫出的圖案與形狀,在全然靜默、緩速驅動的狀態下使彼此共振。直到表演末了,兩人將四散各處的米粒集中堆置,並以帶有和風的剪紙柵欄將之圈起,慢步走離代表著表演作品範圍的黑色地面,作為為時七小時表演的終點。


圖五.JPG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金剛經》

表演之始自盒中取出沙粒,將之撥散作畫,表演終了將沙粒堆疊成塔,日復一日,《金剛經》對於「相」的觀點,在此作中嶄露無遺。不去執著,智慧便自此產生。《如實曲徑》以輕盈的手法揉合宗教哲思與個人身體性,透過舞者的緩慢動作,讓七小時的表演時間涓流點滴於掃帚與沙粒共舞的間隙之中。


作者簡歷

陳玠綸

JunctionIssue 倫敦設計藝術平台編輯/自由撰稿人

Winchester School of Arts 溫徹斯特當代藝術所碩士


做過插畫、當過編輯、近期迷上寫作。期待將當代藝術書寫成人人都能看懂的事物,透過文字作為台灣與英國之間藝術交流的管道。

棲居於近幾年越來越熱的倫敦,喜愛大吉嶺多於伯爵,帽子習慣反戴。

更多的英倫展演隨筆